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食草动物为什么会吃肉?泛亚电竞

发布时间:2023-09-02 13:12:47    浏览: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食草动物往往是温和的,与牙尖嘴利的食肉动物形成了鲜明对比。

  然而,毁三观的是,虽然生理构造决定了食草动物以素食为主,可它们对动物蛋白其实是没啥意见的。

  上图中,几只出生没多久的小鸡,似乎隐约觉察到了一旁老马的恶意,虽然尽力躲避,可还是被老马不紧不慢地嚼进了嘴里。

  2015年1月到2017年7月期间,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人员惊讶地观察到,放置在监控区域的161个动物尸体,被雪兔吃掉或者吃过的共计20个,占总数的12.4%。

  不过,这些例子已经算是相当“温和”的了,某些粗暴的食草动物,比如河马,甚至会主动捕食活的斑马。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博士生Leejiah Dorward,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考察时,穿过一条河的时候,就发现水中的河马,在吃自己同类腐烂的肉。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一向“温和”的食草动物,会突然大开杀戒,咀嚼着肉食大快朵颐呢?

  其实,与很多人想象中的不同,自然界中,绝对的肉食动和植食性动物都是极少数。所谓的“吃肉”“吃素”主要是为了分类方便。泛亚电竞

  有些营养,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D、蛋白质等等,从营养密集度极高的肉类中获取往往更加容易。

  同样的,对食肉动物来说,吃草可以增加消化道的肌肉活动,帮助排出肠道寄生虫,具有“冲刷作用”。

  不过,既然吃草和吃肉之间,并不如此泾渭分明,那自然界中最初的食草和食肉动物,又是怎么出现分野的呢?

  从生物的起源说起,其实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最初很可能都是吃“肉”的,只不过这种“肉”并不是大家今天看到的这样,而是偏向单细胞微生物,类似细菌的存在。

  之所以认为第一种动物是食肉动物的可能性很高,一种解释是,动物们要食用植物很难,而吃其它动物则相对简单。

  动物们想要拥有吃植物的能力的话,它们的身体需要发生许多复杂的变化,以及特殊的消化系统,这给进化设置了一道屏障。

  比如牛的胃由四部分组成,并且需要有大量的肠道微生物来帮助它们分解植物细胞。

  早在恐龙时代,哺乳类的祖先仅与现在的老鼠差不多大。根据它们化石的形态(尖利的爪子,长且尖的嘴巴)看,它们应该是生活在树上,以昆虫或者蠕虫为食的食肉动物。

  在这个时候,大家都是吃肉的。从这个角度上说,所有食草动物吃肉的行为,其实都是一种“返祖”现象。

  恐龙灭绝以后,各种哺乳动物各显神通,在竞争中,差异化开始明显。而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的分野,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一部分食草动物往往更容易在各种大灭绝中存活下来,因为它们直接食用能够光合作用的植物,能量的利用率非常高。

  也正因为食草动物对能量的利用率更高,所以它们可以产生更多的后代,让基因更加多样化,从而更能应对环境危机。

  在多变的自然环境下,生存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于是有的食肉动物也逐渐难以支撑,转变成了食草动物,大熊猫就是个明显的例子。

  熊猫最早是像狐狸一样,是体型非常小的一种动物,一般都群体捕食。在冰川时,由于气候变化,动物越来越少,食物枯竭。在大熊猫的分布区里大型兽类逐渐减,如果自己去捕捉鼠类等小动物,所得到的营养却常常不足以抵偿消耗掉的能量,只能偶尔吃到一点肉食。

  而那些没有努力去改变食性的食肉动物如剑齿虎等,纷纷灭绝,熊猫成了同时代肉食目动物中,唯一一种仅仅通过吃竹子来维持生计的动物。

  不过,在进化之路上,并非只有向食草动物的方向前进,才是最好的出路。身为地球主宰的我们,就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径——杂食。

  在自然界中,杂食性动物,占比很小,只有3%。要么偏向食肉,要么食草,很少有动物能在两者间达成平衡。所以类和其它杂食动物都属于一种珍稀品种。

  原因就在于,第四纪冰川期爆发后,大部分雨林在短时间内变成了树木稀少的草原,我们祖先赖以生存的水果、树叶和花朵也越来越少。

  早期的灵长类站在了进化的十字路口,有些转向吃大量低质量的植物,比如南方古猿,而另外一些选择去尝试吃肉,比如早期的人类。

  做出了正确的灵长类,最终进化成了现代人类,而做出错误选择的南方古猿最终走向灭绝。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