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泛亚电竞官方网站肉食恐龙的类型和特点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9-03 03:50:38    浏览:

  以下分类根据英文维基和中文维基整理而成,错漏之处(尤其是关于具体的分类层级的划分)难免,烦请各位大佬指正。

  首先,肉食性恐龙全部属于蜥臀目下的兽脚亚目,而非兽脚亚目的非植食性恐龙到目前为止我只发现了一例,就是甲龙科下的辽宁龙,生活于中国辽宁省早白垩世的义县组,至少是会进食鱼类的杂食性动物。这种恐龙体型极小,正模标本的体长不过34cm,复原图看起来有些像乌龟。

  说完非兽脚亚目再说兽脚亚目,兽脚亚目下的分类层级繁多,就像套娃似的一层套一层,几乎每一层都会有一些分类地位不明的物种,难以归类到其他下属类别中,这些物种我就一笔带过不细说了。

  兽脚亚目包含邪灵龙属、曙奔龙属、赤猎龙属、太阳神龙属、迅足龙属、展尾龙属、胁野龙属、 虚骨形龙属以及新兽脚类。新兽脚类下的分类不明的属包含冰冠龙属、冠椎龙属、特征镶嵌盗龙属、双柏龙属、中国龙属、四川龙属、塔奇拉盗龙属、恶魔龙属,另包含双冠龙科、腔骨龙科和鸟吻类。

  双冠龙科和腔骨龙总科都出现于侏罗纪早期,算是肉食性恐龙中的老祖宗。双冠龙科恐龙都有着大型、独特的头冠。这些头冠的功能可能包括吸引异性和威吓敌人,或是两性异形的特征。双冠龙科另一个鲜明的颅内特点是颌骨和上颌骨,这让它们有着与鳄鱼同样的外观缺口。这特征让一些古生物学家猜想其前牙对捕捉猎物来说相对较弱,推测它们为食腐动物。犹他州发现的脚印踪迹显示出双冠龙科可能可以游泳,这意味着它们可能以鱼类为食。《侏罗纪公园》中出场的双冠龙是一种身高只有狗一样的大小的恐龙且会喷射令人眼瞎的毒液,而且能像褶伞蜥一样拥有可变化的颈部的双冠龙;事实上线倍大,并且没有折伞颈部,也根本无毒,更不会喷射毒液。与双冠龙科相比,腔骨龙总科就没有什么明显特征,显得十分无趣,大部分腔骨龙总科下的恐龙都是一些小型的恐龙,身体小且体重轻。

  鸟吻类是一个包含有着上颌骨窗孔(即在上颌骨的前外侧有构成上颌骨一个额外的开口)的兽脚亚目恐龙的一个演化支,其包含三角洲奔龙属、屿峡龙属、巴哈利亚龙属、角鼻龙类和坚尾龙类。除去那些七七八八的分类不明的属种后,角鼻龙类可以分成阿贝力龙类和角鼻龙科,而阿贝力龙类又可进一步细分为阿贝力龙科和西北阿根廷龙科,而阿贝力龙科又可以细分为食肉牛龙亚科和玛君龙亚科。顺带一提,阿贝力龙本身是食肉牛龙亚科下的恐龙。

  角鼻龙科,顾名思义,角鼻龙是这个科的“扛把子”。角鼻龙的属名英语意为“角蜥蜴”,得名于其鼻部中线拥有一只突出的脊状角,眼睛上方也有一对角状物。角鼻龙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北美和欧洲,从体型上看也只能算得上是中型的肉食性恐龙。相比于角鼻龙科,它的兄弟阿贝力龙类明显在体型和名声上都要压过它。与阿贝力龙科相比,西北阿根廷龙科体型较小,也没有什么明显特征。阿贝力龙科下的恐龙算得上是角鼻龙类最有名的恐龙了,其下的食肉牛龙应该是角鼻龙类中仅有的会被古生物爱好者拿出来讨论的恐龙,不过我想这个讨论更多关心的还是牛牛的小短手吧笑。PS:食肉牛龙和玛君龙的头顶确实是看起来很花里胡哨,加上角鼻龙的鼻角,个人猜测这可能是角鼻龙类的特征之一。

  坚尾龙类意为“坚挺的尾巴”,这是因为坚尾龙类的股骨-尾巴肌肉经过演化缩短,尾巴后段较不灵活,但有助于奔跑时改变方向。相较于角鼻龙类,坚尾龙类的头颅骨较不坚实,骨头有空腔,可以减轻头部重量。下颌的牙齿只位于眼睛之前部分,手指数目不超过三指,小腿与踝部独特。除去那些分类地位不明的属种后,坚尾龙类可分为肉食龙类、大盗龙类和虚骨龙类。大盗龙类与其他兽脚类间的亲缘关系充满争议且并未发现较完整的化石,故而这里对其进行描述,只描述坚尾龙类下的两个大头——肉食龙类和虚骨龙类。可以说,基本上所有的肉食性恐龙之间斗兽,都发生在这两个类别之间。

  肉食龙类明显特征包括:大型眼睛、长而狭窄的头颅骨、以及大幅改变的腿部与骨盆结构,例如股骨比胫骨还长。肉食龙类分为异特龙超科和斑龙超科两个下属分类,而这两个分类之下都包含着一些十分有名的肉食性恐龙。可以这么说,基本上被拿来挑战暴龙“肉食性恐龙之王”地位的恐龙都是这两个超科的恐龙。

  异特龙超科可细分为中棘龙科和异特龙类。大部分中棘龙科恐龙都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中国和东南亚,但中棘龙本身却生活在英格兰。中棘龙的属名意为“有中等棘刺的蜥蜴”是因其脊椎神经棘比一般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为高(例如异特龙),但却又较高棘龙的为短,所以建立这名称。中棘龙科恐龙没什么名气,也就不细说了,接下来重点介绍异特龙类。

  异特龙类。包含异特龙科和鲨齿龙类两个下属分类。异特龙科的特征包括较圆而平坦的面孔、下颌前端适中地平坦、上颌的齿槽一路排列到后部、可扩展撑开的头颅骨、较平顺且强壮的身体、长而结实的后肢、坚挺的尾巴、以及耻骨末端的靴状延伸。异特龙科包含异特龙属、腔躯龙、依潘龙、食蜥王龙这几种恐龙,其中依潘龙和食蜥王龙可能是侏罗纪晚期最大的肉食性恐龙,但比起鲨齿龙类来说,它们可能还是略逊一筹;而且由于依潘龙和食蜥王龙的化石保存得较差,所以有古生物学家认为这两种恐龙其实只是异特龙中的较大个体。

  在赫赫有名的“兽脚类五巨头”——棘龙、暴龙、马普龙、南方巨兽龙、鲨齿龙中,棘龙属于斑龙超科,暴龙属于暴龙科,而剩下的三种恐龙全部属于鲨齿龙类,由此鲨齿龙类的实力可见一斑。鲨齿龙类的大部分恐龙泛亚电竞都属于鲨齿龙科,其特征包括:1、前颌齿间板的背腹深度超过前后宽度的两倍;2、齿骨前端呈次矩形;3、牙釉质表面粗糙;4、前颌骨有四个齿槽,高度大于侧面长度;5、后凹型颈椎的神经棘高度超过椎体的1.9倍;6、泪骨和由颅顶形成并构成宽阔眶架的眶后骨上存在大量有纹理的褶皱;7、股骨头近端倾斜。

  斑龙超科主要分为斑龙科和棘龙科。相较于棘龙科,斑龙科显得籍籍无名,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蛮龙属下的格氏蛮龙和谭氏蛮龙。不过斑龙科有一点是其他恐龙比不了的,那就是斑龙属是非鸟类恐龙中的第一个有效属,算是最早被人类所研究的恐龙之一。斑龙复原图的演变也从侧面反映了古生物学的发展。

  棘龙科主要包含棘龙亚科和重爪龙亚科,其中棘龙曾经有一段时间是肉食性恐龙之王,把暴龙摁在地上摩擦,但最新的研究基本上已经确认棘龙虽然是最长的肉食性恐龙,但基本上都在水里摸鱼,想在陆地上击败暴龙恐怕是没有什么指望了。其实不只是棘龙,棘龙科下的恐龙基本上都是喜欢在水里摸鱼的恐龙。棘龙科的颅骨形状、结构有非常大的不同。大部分掠食恐龙的颌部宽而高,而棘龙科的颌部则扁而狭窄。许多古生物学家因此推测棘龙科无法像其他兽脚类恐龙以大型、强壮的动物为食,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猎食方式。

  介绍完了肉食龙类,接下来介绍虚骨龙类。虚骨龙类基本上由暴盗龙类所组成。暴盗龙类,顾名思义,就是暴龙超科(暴)和手盗龙形态类(盗)的集合。想想还是挺反直觉的,侏罗纪公园里的迅猛龙和霸王龙竟然是关系最近的兄弟hhh。

  早期暴龙超科动物的头颅骨较长、低矮且体重较轻,类似其他的虚骨龙类;而晚期物种的头颅骨则又高又大型。尽管头颅骨有者外型上的差异,但所有暴龙超科都具有特定的头部特征——前上颌骨非常高,口鼻部前端呈钝状,这是与阿贝力龙科平行演化的特征;鼻骨互相愈合并往上稍微拱起,形成头部上侧表面的隆起;前上颌骨的牙齿小于与其他部位的牙齿、形状也不同、横剖面为D形。除了原始的冠龙,暴龙超科下颌的上隅骨有个明显的棱脊,从颌部关节下方往两旁隆起。尽管暴龙超科物种繁多,但最为人所熟知的还得是暴龙科的恐龙们。暴龙科分为暴龙亚科和阿尔伯塔龙亚科,生活于白垩纪晚期的北美和亚洲。与其他大型兽脚类恐龙相比,暴龙科的头骨显得短而厚重,这使得人们很容易从各种各样的肉食性恐龙化石标本将其辨别出来。与肉食龙类下的百家争鸣不同,暴龙科的情况是暴龙一枝独秀,其他的恐龙如惧龙、蛇发女怪龙、达斯布雷龙、特暴龙等的体型明显不如暴龙。

  介绍完暴龙超科后,剩下的就是最后一类恐龙,也是其下有物种存活至今的一类恐龙——手盗龙形态类。相对其他肉食性恐龙来说,手盗龙形态类的体型相对较小且基本全部覆盖有羽毛。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手盗龙形态类下也有一些怪胎,比如说类似大熊猫一样不吃肉吃素的镰刀龙超科和体型堪比阿尔伯塔龙的“巨鸟”——巨盗龙。严格来说,鸟类也算是肉食性恐龙,但鸟类数量实在太大了,这里就请允许我小小地偷个懒吧QAQ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