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梅州市十泛亚电竞官方网站大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之一古迹胜景美食游

发布时间:2023-09-12 17:27:36    浏览:

  为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我市推出十大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串珠成链,集结全市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为旅游业注入更加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同时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为我市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注入更大的内生动力。

  古迹胜景美食游线路:该线路途径梅县区、大埔县、五华县。拥有可体验的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20项以上,包括非遗美食、非遗手信,客家文化资源丰富。

  在这里,可感受木偶、汉乐舞台、中州古音、中原古韵的语言艺术;可领略风花雪月的人文景观;可追溯峥嵘岁月的红色文化;可品尝精致多样的客家非遗美食;可观看精彩纷呈的非遗展演;可体验精湛高超的传统技艺;这是一条“古迹有大美,美食有特色”的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梅县提线木偶传习所(观赏梅县提线木偶展演)—客天下客家小镇(体验客家文化)—丙村客都人家(体验非遗项目表演和非遗项目制作技艺)—丙村镇幸珠客家娘酒作坊(体验客家娘酒酿造技艺)—纪念园(体验红色文化)—雁南飞茶田景区(体验茶道文化和茶制作技艺)

  汉光超顺现代农旅产业园(体验旅游观光、休闲体验、农耕文化科普教育、户外拓展活动)— 五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观看五华县非遗项目实物展)—大埔小吃文化城(品尝大埔县非遗美食)—大埔县西湖公园(听广东汉乐、观看大埔县非遗项目展演)—返程

  位于梅县区丙村镇。客都人家是大型文旅综合体,于2021年11月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内设若干非遗项目馆:梅县提线木偶馆、客家泥塑展览、非遗足球运动展示馆,在古戏台上可以观看客家山歌、竹板歌、提线木偶等非遗项目的表演,客都老街里面有白渡牛肉干、黄金玉香糕、丙村开锅肉丸等非遗项目场馆店铺,是非遗手信收割地。

  位于梅县区雁洋镇雁上村,距梅州市区33公里。2007年5月元帅诞辰110周年时向外开放,2008年11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纪念园占地面积482亩,由故居、叶家宗祠、纪念馆、广场、石刻、亭子、观景台等系列纪念设施和景观组成。

  位于元帅的故乡——广东省梅县区雁洋镇,是由广东宝丽华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一个“旅游+农业”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处处群山环抱,茶田叠翠,百花盛开,四季如春。在这里您可泡一壶茗茶,远离城市的喧嚣,在青山绿水间尽情放松身心,享受充满负离子的清新空气,聆听天籁般的虫鸣鸟叫,体验纯粹的清新雅静,展开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艺术、生态之旅。

  位于五华县转水镇黄龙村,距县城 12 公里,距济广高速水寨转水出口 5 公里,交通便利。 2008 年 12 月,被评为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与益塘水库、热矿泥山庄互成三角,成为一道旅游串珠成链的靓丽风景线。汉光超顺农旅园是游客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亲子采摘、农耕文化科普教育、户外拓展活动、多功能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位于大埔县城西郊“泰安楼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园” 4A 景区内,西湖公园湖畔。 “ 大埔小吃 ” 历史悠久,具有厚重的饮食文化底蕴。目前,出名的大埔小吃有 80 多种,被广东省评为客家美食的有 15 种,被国家评为中华名小吃的有 10 种。 2008 年被授予 “ 广东省客家美食名县 ” 、 2010 年荣获 “ 中国小吃名县 ” 称号。大埔小吃文化城设置了 “ 大埔小吃 ” 展示品尝区、游客参与 “ 大埔小吃 ” 制作体验区、 DIY 及互动区、 “ 大埔小吃 ” 展销区、小吃制作加工区,让游客能够充分体验小吃的制作工艺。

  广东汉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广东汉乐分布在广东梅州、汕头、韶关、惠阳等地区,又以梅州市大埔县为代表,旧称客家音乐、外江弦、儒家乐、汉调音乐等。广东汉乐有“中州古乐”之称,保留了原有中原音乐的特点,同时又吸纳了潮乐(如大锣鼓)的一些成分,成为广东三大乐种之一。2006年,广东汉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梅县提线木偶,又名傀儡戏、吊线戏。伴随着客家人的迁徙,在明朝万历年间由江浙地区经福建流传到梅县,是中国稀有体现木偶术剧种,也是国际性木偶艺术剧种之一,不但具有戏剧意义上的文学艺术、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还包含了木偶造型艺术、中州古音、中原古韵的语言艺术和曲艺元素。 2009 年,梅县提线木偶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客家泥塑历史悠久,在客家人聚居生产、生活的场所,无论是城乡中的庵堂寺庙,还是山坳凉亭边、河岸码头傍、屋坪池塘前、水井照壁上设立的神坛,均可看到形形的各种泥塑,从中既反映出客家人的民间信仰的多元化,也寄托着客家人祈求国泰民安的家国情怀。 2019 年,客家泥塑被列入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客家手工茶生产历史悠久,公元960~1280年间的《惠州府志》中就有长乐(今为五华县)生产土茶的记载。客家手工茶自清朝年间开发种植,几经传承发展,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客家手工茶制作工序包括:晒青、杀青、揉捻、走水、炒干、复揉、选梗、挥锅等几个步骤。2022年,客家手工茶被列入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客家人讲“蒸酒做豆腐,无人敢称老师傅”,而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温凤珠酿制的客家娘酒,名声远扬,被人们称为“做酒老师傅”,她是有着一百多年娘酒历史的郭家媳妇,也是这门手艺的第四代传人,已有四十年客家娘酒酿制经验,始终坚持全手工酿酒,她家的酒坊也成为媒体关注和游人打卡的地方。 2013 年,客家娘酒酿造技艺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客家菜,是“客家”这支独特的民系在求生求变的过程中的生存智慧体现,它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里发生、发展着的一种地方菜肴体系。传统客家菜的味型以“咸、烧、肥”著称, 从烹饪技法上分,客家菜包含了炒、焖、焗、腌、酿、川、扣、蒸、炖、煲等手法。 2020 年, 客家菜烹饪技艺被列入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锣花舞”源于民间道教法事中的“奉朝”,传入五华县已有600多年历史,民间安神、安龙、转火、庙会、祠堂拜祭都会请来“锣花舞”艺人来做“奉朝”法事,以祈求平安、财丁兴旺、农业丰收、六畜兴旺、消灾除泛亚电竞官网难。2012年,锣花舞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友情链接